美国制造业靠“AI+机器人”找回竞争力
高盛在一份报告中指出,尽管美国通过提高关税来试图复兴本土制造业,但长期来看,真正的推动力是 AI 与自动化技术的引入。报告强调,美国制造业过去几十年失去的竞争力,不能只靠保护主义政策“抢救”,而应专注于 “技术驱动”重塑产业基础。“AI+工业控制”的系统正在替代大量重复性劳动,提升产品质量与产能预测能力,是美国制造“翻身仗”的关键。
荷兰斥资打造“AI制造工厂”,总预算超2亿欧元
2025年6月27日,荷兰政府宣布出资7000万欧元,与北部省份格罗宁根共建一座高端 AI 工厂,并争取欧盟配套资金,目标是形成欧洲领先的工业AI集成中心。工厂将聚焦于 AI 模型训练 + 制造执行系统(MES)集成、支持从智能质检、流程优化、碳中和生产全流程的自动化闭环、同时吸引当地大学与初创公司参与,共建 工业AI孵化生态。这类项目可能会成为欧盟未来“可信AI制造”标准的核心实验场。
富士康在美试点 AI 仿人机器人,生产 NVIDIA AI 服务器
NVIDIA 与富士康正在合作,将 AI 驱动的仿人机器人投入到美国德州工厂的真实生产线中,主要用于生产 NVIDIA 自家 AI 服务器(如 GB200)和高端电源模组。AI 驱动的仿人机器人采用 NVIDIA Isaac 机器人平台,结合视觉识别、运动规划与人类交互、支持装配、检测、搬运等动作链条全闭环控制、每个机器人都可在“边缘AI+云训练”系统中不断自学习,这是 AI 技术首次从“演示秀”走向真实高精密制造线,大厂牵头可大幅降低小企业试错成本。
英企 CloudNC 推出 CNC 自动编程系统,效率提升80%
CloudNC 推出一款名为 CAM Assist 的 AI 编程助手,可以自动为 CNC 加工设备生成数控指令。传统 CNC 工程师手动编程需数小时,现在 AI 只需数分钟,同时软件可分析 3D 模型,识别加工路径、刀具选择与工艺参数美多家机加工厂试用后反馈:日常小批量订单效率提高 50–80%。这种“AI + CAM”方案正变成中小制造企业自动化的首选。
AI 驱动质量检测在生命科学制造全面部署
Rockwell Automation 发布报告称,95% 的生命科学制造商已开始部署 AI 技术,用于质量控制、生产流程分析与预测维护。核心变化在于实时监控各类指标(温度、压力、颗粒浓度等)、用 AI 模型提前预测批次合规性与风险,极大减少人为检测负担,提高良品率。目前强生、辉瑞等全球药企,皆已在无菌灌装、细胞工艺车间引入 AI 驱动的质控系统。
机器人公司股价暴涨引发制造业投资热潮
因 NVIDIA CEO 黄仁勋一句推文“他们是我们 Isaac 系统的重要合作伙伴”,导致专注工业自动驾驶机器人的 Cyngn 公司一夜涨幅超过 483%,显示出 AI 制造板块投资者热情空前。